夜晚躺平(物理上)的時候,突然間想起初中時候中國語文科的其中一篇古文《習慣說》,作者是劉蓉。
話說以前有個人叫劉蓉,他讀書的房間地面有個洞,最初腳踏上去感覺不適,習慣了就覺得不怎麼樣。後來他的父親發現家中怎麼有個洞,就找人把它填平了。劉蓉再次踏上去時,千萬個不習慣,覺得地板隆起了⋯⋯
劉蓉還真是典型的儒生,這麼小的一件事都可以聯想到君子聖賢治學之道:「噫!習之中人甚矣哉!足履平地,不與窪適也;及其久,而漥者若平。至使久而即乎其故,則反窒焉而不寧。故君子之學,貴慎始。」—意思就是習慣這東西對人影響很大,有些事情習慣了就沒問題。因此我們學習時,開始是很重要的。
換轉是我,單純的地板凹陷絕不可能聯想到這些人生大道理。我會叫他不要太多FF,早點修理地板吧。
話說鄙人曾經有個堅持5年(便自以為)很了不起的習慣,就是剛剛出來工作時便開始使用Excel記帳。熟悉了自己的消費模式及習慣,自然會懂得量入為出,也能夠大概掌握自己的支出,以至儲蓄投資等等。
疫情期間比以前更加習慣執屋,沒用的東西就送走,最初可能會不捨得,習慣了扔東西就平常心;好多朋友現在總是在埋怨的「執筆忘字」,由於我還有看書看紀錄片手寫筆記的習慣,常用的中文字總算還記着。
此外,無論有事沒事,我總會讓自己寫點東西:小時候就是嘗試習慣作文、年青時用來訓練表達能力、至於未來也要繼續維持,才不會老人癡呆(所以你見到這篇文)。
至於有什麼壞習慣,已經(無可奈何地)習慣了、改不掉呢?對我來說是用語音輸入法。
懶開有條路唔想打就唔想打。
スマホが入力してくれるのに!
圖:習慣了文章總要有幅圖片,不貼不習慣。行李箱聯想到移民,如果那個標誌變成英國國旗,就更加攞景贈興。
另一方面,總不能把最近要拆卸的兩幢危樓貼出來比喻劉蓉書房地板凹陷吧?唯有貼兩個蛋糕算。